当前位置:
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筑牢生命财产“防护堤”
2025-07-03 16:54
来源: 勉县自然资源局 访问量:
打印

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筑牢生命财产“防护堤”


近日,一场以“识灾、防灾、避灾”为主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活动由金泉自然资源所在金泉镇组织开展。面对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普及科学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能力,正成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防线。

62c187891d67d4eef228c336fecd153c

科普入人心:从“被动避险”到“主动防御”

以往,群众对地质灾害多存有“听天由命”的被动心态。如今,通过视频观看专家讲座、宣传手册、应急演练及线上科普短视频等多形式宣传,防灾知识正变得触手可及,并细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一、精准识灾:掌握灾害前兆信号

 与会人员不仅学会了观察山体裂缝(特别是新出现的、持续扩大的裂缝)、树木歪斜(“醉汉林”)、泉水突浑或断流、坡脚土体隆起、岩石发出异响(如撕裂声、摩擦声)等宏观前兆。

更具体地,例如:持续强降雨或暴雨后是滑坡、崩塌高发期;泥石流易发沟谷上游出现轰鸣声、河水突然断流或暴涨且水色变浑浊是重要警报信号;房前屋后坡体出现小规模掉块、落石往往是崩塌的前奏。

二、科学防灾:落实日常防范措施

各个地灾点、风险区村民实地熟悉紧急撤离路线和安全避险点,并强调撤离路线应选择地质稳定、远离陡坡和沟谷的高地,避险点需开阔、无二次灾害威胁。

三、针对不同灾害落实防范处置措施:

滑坡、崩塌、定期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防止地表水渗入坡体;对房后陡坡进行简易遮盖(如铺设防水布)减少雨水冲刷;发现裂缝及时填埋夯实并覆盖防水布,密切监测变化;避免在陡坡下方及坡肩建房、取土、堆载。

泥石流:熟悉居住地周边的沟谷地形,特别是上游是否有松散堆积物(如矿渣、工程弃土等);强降雨时避免在沟谷中停留或过河;居住在沟口的居民注意夜间上游异常声响。    

有效避灾:理解预警并果断行动辖区内矿山企业、学校开展课堂教育,教会学生和员工读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蓝、黄、橙、红)的具体含义和对应行动要求。

四、掌握避险核心原则:

保持警惕:收到预警或发现明显前兆时,立即提高警惕,做好随时撤离准备。

果断撤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预警升级(特别是橙、红色)或发现临灾征兆(如听到异响、看到土石滚落、沟水突变),无需等待指令,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

方向正确:滑坡、崩塌向垂直于滑坡、崩塌体运动方向的两侧高地快速逃离,绝对不可顺着滑动方向跑或停留在下方。

泥石流:向沟谷两侧的山坡高地(越高越好)逃离,绝对不可顺沟向下或向上游跑,更不可停留在河道拐弯的凸岸。

舍弃财物:避险时以生命安全为第一,切勿贪恋财物延误逃生时机。

撤离后:到达安全避险点后,切勿擅自返回危险区,等待驻地政府和上级官方确认安全通知。

通过持续深入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科学知识成为群众手中的“避险图”,当预警信号能转化为及时的避险行动,防灾减灾,始于认知,成于行动,这份未雨绸缪的努力,终将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



发稿人:李勉兵

审核人:朱瞻望

金泉自然资源所

2025年7月2日

  


网站主办单位:汉中市自然资源局

电话:0916-2996000   传真:0916-2996023  邮箱:gtj_hz@sina.com 网站标识码:6107000043

陕公网安备61070202000127号    网站地图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汉中市自然资源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自然资源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